[推荐]隆国强下一轮要加大中国服务领域的开放
2023年02月28日 冬寒菜财经网
隆国强:下一轮要加大中国服务领域的开放
隆国强:下一轮要加大中国服务领域的开放 更新时间:2010-12-19 9:00:40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指导,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,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、产业经济研究部合作支持的“第二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”全国经济界年会,于2010年12月18~19日,在北京希尔顿酒店举办。主题为“‘十二五’:区域经济/能源产业”。以下是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隆国强部长的演讲:
非常荣幸来参加中国时报经济社举办的经济前瞻论坛,特别是能和三位大腕同台演出,刚才三位大家的精彩演讲和军扩主任的精彩点评,特别受启发。我汇报的是关于对外开放的目标和战略。
大家经常会讲中国的经济奇迹,过去三十多年来,确实中国人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。在中国奇迹里面,我个人感受可能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侧面是中国的对外开放。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,是全球排第32位的贸易期,现在是第一大出口国、第二大进口国,也有了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,很多一系列指标都会说明这个事实。现在讨论中国新的开放战略、新的开放目标,实际上开放战略是服务于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战略,在前三十年,我们的发展目标或者说我们的发展战略就是加快工业化,加快经济发展。对于发展中国家,要想实现工业化,推进工业化快速进展,我们要消除两个缺口,所谓的“双缺口”,消除资金的缺口和外汇的缺口。
开放领域,毫无疑问承担一个重要责任,就是要解决外汇缺口问题。正视围绕怎么解决好外汇缺口,在过去的三十年里,我们开放战略大家可能看得眼花缭乱,实际上它的核心目标就是出口超汇,不管我们利用外资也好,扩大出口也好,大家可以观察一下,我们利用外资在加入世贸之前是有很强的选择性,那些出口导向的外资我们大大的欢迎,像内销的外资首先严格的限制,所以整个开放领域、所有的行为、所有的举措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出口创汇这个目标来展开的。
到了今天,我们说过去的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中国从一个严重依赖出口初级产品,制造业严重缺乏竞争力的经济体,现在变成了所谓的世界工厂,我们一部分制造业又有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,成功地消除了制约中国工业化的外汇缺口,这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依然是受困于外汇缺口。当然,开放对整个国家发展的贡献不仅限于此,实际上开放还促进了改革,开拓了我们的视野,而且也提升了我们的技术水平,创造了大量的就业。
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再来说新的开放做什么?首先我们要回答的是在这个新的阶段有没有新的发展战略,确实我觉得我们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,就是因为我们新的发展战略是要转变发展方式,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来构造一个新的发展战略。同时还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我们曾经是一个人口大国,但是在经贸上是个小国,现在讨论更多的是中国的和平崛起。所以,我个人理解,未来的中国开放战略实际上就会从原来的出口创汇转向两个服务,第一个就是利用外部的市场、外部的资源来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;第二个就是要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发展。
要实现这个目标,首先就是要善于和勇于抓住外部的战略机遇。回顾过去三十年中国的成功,我想抓住了一个机遇,发挥了一个优势。抓住了一个什么机遇呢?就是抓住了全球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产业跨境转移的机遇,我们承接了大量的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项目。发挥了一个优势,就是中国低成本、优质的劳动力优势。我们把中国的低成本、劳动力优势和跨国公司在技术、管理、海外销售渠道上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,就实现了出口创汇的目标。
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到底还面临什么样的机遇?或者说有没有机遇?早在1997年的时候,中央就决定新世纪的前二十年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,这场金融危机爆发以后,大家开始在思考是不是这个判断依然成立,金融危机爆发以后,到底是挑战多了还是机遇没有了或者机遇减少了。在这次五中全会,总书记的讲话里面有一长串是专门论述战略机遇期,正好在这个背景下,我所服务的部门,今年的重点课题就是研究怎么能够抓抢后危机时期的战略机遇期。我们通过深入调研,我们认为这场危机爆发以后,对不同的国家来说,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。
回顾历史,我们可以发现,每一次重大的全球性或者区域性的危机,实际上是一个全球重新洗牌的机会,有的国家会受到冲击,有的国家可能从中受益,要环顾全球,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可能受益的,可能能够抓住机会的,我想中国是最具有条件的。我们调研发现,无论是“引进来”,包括引进高端的人才、引进高端的产业活动来促进我们产业结构升级,来促进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,还是“走出去”,通过“走出去”来获取战略资源、获取研发的能力、获取先进的技术,以及获取国外的品牌渠道,应该说都出现了很多很多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。当然,也是中国提升在全球治理中地位的一个战略问题。所以,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推进开放首先要准确判断我们所面临的环境,去准确地把握我们可能捕捉到的战略机遇。
怎么才能抓到这些战略机遇呢?我想还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,在过去几年里,今天有很多媒体朋友在这儿,媒体上炒作非常多的就是中国是不是开放过度了?为了回答这个问题,在去年底、今年初的时候,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证比较,在可以获取数据的128个经济体,用的是世界银行的数据,这128个经济体占全球经济贸易投资总量超过95%,所以很有说服力。
我们把跨境投资、流入流出、货物贸易、服务贸易这四个方面和它的相对水平做了一个全球的综合比较,我们发现这个结果从最不开放排名,到现在中国排第五名,这个结果很令我们吃惊,我们自己人觉得已经很开放,我们还要往哪儿开放呢。这个数据算出来,包括我本人也出乎意料。这就告诉我们其实还不开放,我们开放的潜力还非常之大。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确实看到,不是说我们取得了新的成绩,我们就可以关起门来。如果回顾过去三十年,我们会发现每过十年我们在开放上会有一次大的举措,比如1980年建立特区,包括后来经济技术开发区,推进沿海开放战略等等。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掀起了第二轮开放的热潮,过了九年,2001年末,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,是第三轮开放。现在已经过去九年了,按照过去三十年的逻辑,我们现在要呼唤新一轮的对外开放热潮。
下一轮对外开放到底开什么?我们下一轮开放的战略重点是什么?我想在跨境方面要有转变,过去我们是“引进来”为主,而且“引进来”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。未来我们需要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并重,“走出去”就是要通过对外投资来获取我们所短缺的资源、技术、品牌、渠道。中国实际上在过去五年里,对外投资在迅速发展,五年前我们每年是几十亿美元的投资,现在一年有500多亿美元的投资,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,全球的跨境投资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,中国的非金融类投资还是保持了正的增长,现在我们是世界上第五大投资园地,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。对外投资不仅在经济层面有意义,实际上还有很多在国际政治、国际关系方面的战略意义。在引进来领域,过去主要是制造业的开放,未来需要制造业开放和服务业开放要并重,特别是要加大中国服务领域的开放。大家现在都知道,中国是个“世界工厂”,制造业竞争力很强,制造业竞争力的增强是得益于我们过去的开放。服务业为什么竞争力很弱?一个是对内管制过度,对外开放不足。
在贸易领域,我们过去一直强调的是货物贸易,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我们其实要考虑怎么能够提升我们货物贸易的附加价值。过去几年里,我们蓝领工人工资在迅速上涨,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们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。但是我们每年又生产出来了7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,为什么是生产出来?现在就是批量生产大学生。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,蓝领工人是短缺,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过剩的,找不着工作。所以,我们需要创造更多高收入、更多体面的工作机会,怎么办?一个是我们在制造业出口里面,国内还有很多机会,我说的是对外,我们要提升附加价值,要有更多的服务活动。另外,我们还要扩大中国服务业的出口。所以,我们在贸易领域的开放,实际上也是要从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并重,特别是在货物贸易里面要特别注重提升我们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。
在对外关系里,十年前我们也许不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,但是今天不得不面对的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,前三十年我们可能是一个经贸小国,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“搭便车”,我们可以享受比如说关贸总协定、巴伦谈判带来的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成果,而我们可能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承诺。从加入世贸组织以后,这个状况是在快速改变,到了今天,全世界关注作为最大出口国的中国,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国,你的国际责任,所以我们会看到从气候变化到核问题,当然到多哈,每一个层面上,全球都在期待着中国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。我们怎么能够从原来一个小国的心态转化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大国,同样在我们开放战略里面要重点考虑,只有展现出我们负责任的大国形象,才能真正实现中央所说的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,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和平崛起。
所以,中国过去三十年发展的势头很好,展望未来三十年,势头依然让人振奋,但是可能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。开放战略里面,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。谢谢大家!
声明: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,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,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,据此入市,风险自担。
- 上一篇:[推荐]伦敦股市14日下跌1
- 下一篇:[推荐]零售药店的营销新模式组方式营销